嫁接工作完成後大約在1~2月時,大部份的梨穗都已經開花了
- Apr 01 Thu 2010 05:54
高接梨的成長(二)
大概到了3~5月的時候,為了讓梨子有好的品質,會將較小或長的較不好的果實摘除,也就是說一株梨芽中會依現況來決定留1~2顆還是3~4顆不一定
- Apr 01 Thu 2010 05:50
高接梨的成長(一)
每年的十二月至一月這段期間就是高接梨嫁接的時期,這段時間是梨農最辛苦也是最忙碌的時候,然在梨子的種類中以蜜雪梨(4029)、豐水梨、新興梨最為廣泛,因為大部份的梨農都選擇這三種品種來嫁接,雖然在梨子產業中也是還有不同品種的梨子,但在市場上這三種最為讓消費者接受,銷路也是最好的。 在購得梨穗後,必須送到2~4℃ 的低溫冷藏庫進行冷藏,大約在12月中旬時開始進行嫁接工作,將花苞削成一節一節的小段後,用石蠟液將花苞切口處裹住,然在進行嫁接工作。 本身的梨樹母體所生長出來的梨子是粗梨,在肉質上和味道上較粗、較酸,所以才會需要進行嫁接工作,將梨樹枝裁剪約15~20cm長,然後刨出一片梨樹皮後,將花苞削口處緊貼住梨樹枝後用膠帶纏緊,即完成嫁接動作,但嫁接動作是一門非常專業的技術,因為接不好的話,花苞就會枯死也就產不出果實來了,另外怕寒冷的天氣會傷害花苞,還會進行套袋的工作來保護花苞順利開花。 削好的花苞準備嫁接
將花苞削口處緊貼住梨樹枝後用膠帶纏緊,即完成嫁接動作
將花苞削口處緊貼住梨樹枝後用膠帶纏緊,即完成嫁接動作
成功了......花苞長出來囉
怕寒冷的天氣會傷害花苞,會進行套袋的工作來保護花苞順利開花
梨花開了…好美
花謝了…小水梨長出來了(待續)
一年一次的高接梨從準備工作到採收需要長達9~10個月的時間,其中照顧的過程都是非常辛苦的,首先必須先從購買花苞也就是梨穗開始,梨穗有分進口和國產的,大部份進口的梨穗都是來自於日本,而國內產銷的梨穗則是來自於梨山,近幾年來大船都是購買日本出產的梨穗。
- Apr 01 Thu 2010 05:38
喝奶奶的水梨
喝奶奶的水梨
自產自鎖 ---- 送禮自用兩相宜
年年得獎....
年年得獎的高接梨
新埔最有名的農特產品「水梨」,香甜多汁,在炎熱的夏天裡,咬上一口水梨,感受滿滿的汁液在口頰間,既可滋潤喉嚨,又可消暑解熱,是多麼痛快的一件事。江夏農場的黃成志(大船),以不同於一般的方法栽種水梨,生產的水梨特別香甜,吃過的顧客,每年到產期都一定會再找上他。
水梨的產期是一年一次,就在6~8月間,整個栽種期都要花很多心思去照顧,大船為了生產出優質的水梨,更是不怕辛苦的研究最好的栽種法,讓水梨的品質更優。
江夏農場總共有 5公頃 的果園,每2~3年就要全面翻土一次,再灑上石灰,為的就是要去除土壤過多的酸性,土壤若過酸,則生產的水梨就會變酸,因此大船才不怕辛勞的開著自家的挖土機,將 5公頃 的地都翻土過。在果樹開花時,還要再施以發酵過的奶粉,下雨時,藉著水的力量滲透到樹根,再將養分傳送到花果上,所生產的果實就會如牛奶般白嫩。花期過後,到了幼果期,則要疏果,以免過多的果實,造成養分不足,接著就要套上套帶,一直等到果實成熟後,再連著套帶一起剪下,這麼多繁瑣的過程,才能成為我們口中的香甜果實。
大船用心照顧每一顆水梨,品質當然是一等一,許多顧客吃過大船的水梨,就好像會上癮一樣,每年都會再來找大船要水梨吃,許多大公司更會以團購的方式訂購,中秋節的水梨禮盒,也是熱門產品喔!
- Apr 01 Thu 2010 05:33
蜜雪梨第二名
新竹縣議員林保祿頒獎
2009新埔鎮水梨節產業活動
新埔以梨相待~梨很大
香甜可口的水梨成熟囉!
今年參與評鑑的品種有新興梨、蜜雪梨、豐水梨三種,
共有144組參與評鑑,經過評審嚴謹的評鑑後,
98年度新埔梨果品評鑑 獲獎名單
【新興梨】
第一名:范良淮
第二名:謝榮鑑、林應昌
第三名:林應宏、朱文龍、呂學谷
【蜜雪梨】
第一名:林良勳
第二名:朱吉文、黃錦泉
第三名:林應宏、張錦泮、林保淇
【豐水梨】
第一名:呂紹熙
第二名:呂學生、黃成進
第三名:黃錦添、羅勝福、林傑雄
- Mar 21 Sun 2010 04:36
種西瓜囉~
去年種的西瓜又大又甜(最重的39.5斤),受到許多朋友的好評,今年當然繼續種囉!
首先要舖上黑色塑膠布...
舖好了要用砂壓住,否則風一來會把整件黑布都掀起
黑布旁邊要插些稻草防風
瓜苗來囉….要種多少要事先預訂
種西瓜囉…先用兩隻指挖個洞---黑布上有預留小洞
種下去囉…..整理一下
一顆完成了...
每一顆旁邊要放一些稻草並插上免洗筷固定….防上它搖來搖去….防風啦
種好一排了…還有五排..天啊…腳真酸
趕快噴水..否則會枯萎…太陽太大了
趕快噴水..否則會枯萎…太陽太大了
這些是還未種的..今天風很大旁邊要用板子擋一下..
- Mar 15 Mon 2010 05:37
崎頂西瓜甜美多汁 農民盼重振名聲
崎頂西瓜甜美多汁 農民盼重振名聲 | 2009-06-22 |
人手一片崎頂本地生產的大西瓜,鮮紅的果肉是吃在嘴裡甜在心裡,在崎頂種植西瓜五十多年的農民蔡林玉貴表示,崎頂地區因為是丘陵台地的沙質土壤,地質一向肥厚,造就崎頂西瓜極佳的品質,香甜多汁帶有沙沙口感,可說是西瓜界的極品。 早年遠近馳名的崎頂西瓜,同時也是當地農民重要的收入來源,不過因為經濟環境的變化,人口外流嚴重,竹南蔬菜產銷班第六班班長曾錦溪指出,崎頂地區廣達兩三百公頃的農田,目前實際有耕種的只有二十多公頃,大約佔一成左右,良田荒廢實在可惜,因此希望好的產銷制度能讓年輕人回鄉種西瓜。 曾錦溪強調,崎頂地區有極佳的先天地理條件,萬事具備只欠東風,盼望有朝一日能重新打響崎頂西瓜的名氣,讓全國各地民眾都能吃到優質的好西瓜。大苗栗新聞徐銘文、蘇惠玲竹南採訪報導 |
- Mar 10 Wed 2010 08:39
農會授技術 重振崎頂西瓜名號

農會授技術 重振崎頂西瓜名號
〔記者彭健禮╱苗栗報導〕竹南鎮崎頂里擁有大片砂質土壤,早年為縣內大宗西瓜產地之一,但因瓜農年紀普遍老化,且過去未有系統整合,使得崎頂西瓜失去競爭力,鎮公所與農會合作成立產銷班,盼藉由技術、產銷輔導,再創崎頂西瓜榮景。
盼吸引年輕人返鄉務農
農會推廣股長連明德說,竹南鎮崎頂地區擁有廣大砂質土壤,為西瓜栽種的絕佳環境,也孕育出品質優良的崎頂西瓜,香甜多汁且帶有沙沙口感廣受歡迎,早期當地9成農民也以栽種西瓜為主。
連明德說,但隨經濟產業環境變化,務農人口流失,使得崎頂西瓜慢慢退出競爭市場,現在僅剩少數老農栽種,面積約20公頃,其餘180多公頃的良田便任其荒廢,實在可惜。
心繫崎頂未來農業發展,由鎮公所與農會合作輔導的竹南蔬菜產銷班第6班昨天成立,讓曾為縣內大宗西瓜產地之一的崎頂地區,藉由農政單位的資源投入,重新打響崎頂西瓜的名氣,班長由農會小組長曾錦溪擔任,班員有28人。
曾錦溪說,產銷班的成立,將教導瓜農系統化的栽培技術,脫離過去各瓜農單打獨鬥的窘境,並透過大型促銷活動與建立產銷網絡機制,協助農民以最低成本創造最大利潤,進而吸引年輕人願意返鄉務農,最終發展成地方特色農產。